2006/11/17

中國銀聯與國際巨頭的迂迴戰(轉載自新華網)

作為銀聯的創始人,從2001年5月奉命牽頭籌備銀聯,萬建華已經帶領銀聯走過了整整五年,就在這一年,跨行查詢收費、雙幣卡一系列事件,將原本不直接面對公眾的銀聯,推到了輿論關注的最前臺。
實際上,對銀聯以及其當家人萬建華而言,如何以最小的成本、最快的速度鋪開其海外通道,乃至創建國際化的自主品牌,亦是每天必須考慮和實施的問題。
按照中國加入WTO的承諾,2006年12月11日起,外資銀行卡營運機構將可以在中國市場經營人民幣業務。

銀聯身份

一位接近銀聯高層的人士表示,銀聯是建設和運營國內銀行卡跨行交易網路的服務機構,就人們指責的壟斷問題,這個問題放在不同的背景條件下可能會有截然不同的結論。
“如果放在一個封閉的市場條件下,或許可以這麼說,因?國內的市場仍舊沒有開放,目前國內只有一個銀聯。”他表示,“但是如果放在更大的背景下,可能就不是這麼一回事。”
他表示,雖然目前我國金融業仍處於WTO過渡期,但是跨國銀行卡組織事實上已經開始向中國市場滲透,國際主要銀行卡支付品牌在中國的受理業務迅速擴展,通過參股國內機構、或成立合資公司的方式國外大型髮卡機構紛紛提前介入人民幣卡發卡業務。
據麥肯錫預測,中國信用卡市場2013年利潤將達到130億-140億元。到2010年,中國內地信用卡市場的年收入可能高達30億美元以上。如果全面開放信用卡業務,到2010年信用卡的市場收入有望超過50億美元。
這顯然是一個讓所有參與者都垂涎的市場機會。
“可以說,跨國發卡機構實際上已經在與銀聯爭奪國內市場。”他表示,“在很多場所,銀聯卡可以刷、維薩卡可以刷、萬事達卡可以刷、運通卡同樣也可以刷。在一個市場上,幾種產品都賣,那就不能說是壟斷。”
該人士甚至指出,從這個角度來看,銀聯不僅不是壟斷機構,甚至還有反壟斷的色彩。他為此舉例稱,部分國際發卡組織曾數次遭到壟斷起訴,包括在美國本土,而且已經數次敗訴,並分別被罰款超過十億美金。況且放到國際競爭的大環境下,已經佔據絕對優勢的幾大國際卡組織毫無疑問處於壟斷地位,而銀聯只是剛剛才成長起來的公司,完全處於弱勢地位,更別說是壟斷了。
他表示,銀聯的身份問題,更可以從其拓展海外市場的過程中有所感受。
由於同有關國際發卡組織的談判破裂,從2004年開始,銀聯開始自行拓展海外市場,通過和當地卡組織或者當地銀行簽約。
他表示,目前全球銀行卡市場基本五大銀行卡品牌所壟斷,只能在一國通用的銀行卡品牌很可能被區域性通用的品牌或全球通用的銀行卡品牌所取代而最終走向淘汰。

解構收費

相比身份問題而言,跨行查詢收費等是銀聯不斷被輿論“拷問”的敏感問題。
對此,上述人士稱,從國際上看,很多跨國銀行大約60%以上的收入來自於收費專案。而中國銀行業目前仍然主要依賴利差收入,這是因為國內利率管制環境下造成利差特別大的,而不是像國外市場,利率是市場競爭的結果。儘管,這兩年銀行服務收入的比率在迅速提高,但到現在也不過平均5%到8%,跟花旗、匯豐的65%有很大的差距。
“今後中國銀行業肯定要走這條路。中國銀行業從今年底開始全面開放,相信會很快實現利率市場化,相應的,銀行所提供各種服務,毫無疑問也要收費。”
“在國內,除了銀聯卡之外,VISA卡,萬事達卡,運通卡也都可以用,但收費(指對商戶)最低的是銀聯,其次VISA,第三是萬事達,第四是運通。”他表示,“這個收費是怎麼樣的一個比例呢?VISA是銀聯平均收費的大概是1.6或1.7倍,萬事達大概是銀聯的2.1到2.3倍,運通是銀聯的3倍。”
“跨行查詢收費也是一樣,VISA、萬事達在中國發的卡,ATM查詢平均收1塊2、1塊5,而且從進入中國一天就開始收;銀聯卡收的3毛錢,其中2毛是給銀行的,銀聯拿的只有1毛錢,並且銀聯已經免費了四年。”
對於相應的輿論指責,萬建華在一次非公開場合上表示,“類似事情在每個國家都有過,屬於發展過程中的陣痛。”
實際上,即使在國內,有著“壟斷”名聲的銀聯卡,並非總是處於絕對強勢地位。
據有關機構披露,截至2005年底,使用VISA產權4字頭BIN發行的銀行卡約2.8億張,使用萬事達產權5字頭BIN發行的銀行卡約1.3億張,而自主產權62字頭銀行卡僅8600萬張;在貸記卡市場上,銀聯標準卡的劣勢更為明顯,4字頭貸記卡約1000萬張,5字頭貸記卡約600萬張,而62字頭貸記卡還不到20萬張。目前,4、5字頭信用卡已控制了我國信用卡市場95%以上的份額。
“今年4月份,VISA開始在全國巡迴,開始向地方性商業銀行和農信社進行業務推介和產品推廣,遊說城市商業銀行加入VISA,發行VISA4字頭BIN號卡。VISA繼續採用以往的作法,向城市商業銀行推介雙幣種卡(其外幣賬戶往往是空賬戶),以此避開政策壁壘。”(丁冬 李春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