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22

牛熊證計價

牛熊證面世已經有一段日子,至上月開始締造日成交額逾10億紀錄,但相比起指數備兌證(輪),所佔分額尚不及後者五分之一。

嘉豪基本上從未買賣指數輪,昔日是由於相關知識不足,如今則因市況波動大,怕在高引伸下入市會吃虧。牛熊證的優點是「必然」貼價,只要買對方向,賺蝕數額一目了然,毌須擔心被券商食價。

牛熊證的計價方程式簡單非常,就是以「每手點數價值」除以「轉換比率」。先用我最捧場的瑞銀(UB)證做例,其發行的牛熊證,「轉換比率」一律為7,000,即每手每100點的金額價值為$142.857【100(點) x 10,000(每手數量) / 7,000(轉換比率)】;賺500點便是$714.285,1,000點是$14,285.57,全部有數得計。

當然發行商發證時,尚會加上一點成本溢價,但一般較貼價證,溢價只是2%以下,時間值損耗不高,除非是被回收烝發,否則根本不構成影響。

至於其餘兩家發行商德銀(DB)與荷銀(AA)的牛熊證,計價方程式雖然相同,但「轉換比率」則非一致,市面上現有6隻德銀恆指熊證,竟然分別出現5種「轉換比率」,由11,500至17,000,即每手每100點價值,可高至$86.956或低至$58.823;荷銀的恆指熊證「轉換比率」則由10,000至20,000,同樣容易令投資者產生混淆。

近期不時呈現裂口開市,以及即市快速波動的市況之下,衍生了一些膽博膽式低價買入貼價「將死證」的活動;嘉豪也曾嘗試於競價時段,低價買入開市即「打耙」停牌的牛熊證,並賺取了接近兩成利潤。不過上述方式風險甚高,若當日市況繼續向不利自己方向前進,投資金額便可能完全泡湯,加上需要等待接近一周時間,方獲發回剩餘價值,故不值得鼓勵採用。

沒有留言: